大型航运企业生意惨淡,亚洲与欧洲之间曾经最繁忙的航线异常冷清,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之下,航运企业纷纷取消部分航次以阻止亏损蔓延。
由新加坡APL、韩国现代商船、日本商船三井、日本邮船、德国赫伯罗特以及香港东方海外组成的G6联盟本周称,将从9月起取消12个亚洲与欧洲之间的往返航次,这占该联盟5周时间内正常航运量的六分之一。
8月初,由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组成的2M联盟也表示,从航线中撤回6500个集装箱直至有进一步的通知,这些集装箱占2M航运能力的10%。
国际需求比预期的还要差,集装箱运输行业面临艰难的一年。随着新船只的投入使用,全球集装箱运力今年将增长8.6%,而需求却只将上涨2-3%,导致运价受到较大压力,航运企业除了取消航程别无选择。
每年此时本应是全球贸易量增长的时期,但在8月第2周,亚洲至欧洲的集装箱货运费率却意外下滑20%。上海出口到北欧的运价指数在五个交易日内下跌23%。
上海至鹿特丹的运价6月降至每集装箱243美元的历史低位,这一价格甚至无法弥补航运企业的燃油成本。7月航运价格回调至每集装箱1109美元,而本周又跌至640美元。
航运企业表示,从长期来看,低于1300美元的价格是不可持续的。但在今年上半年,只有少数航运企业实现盈利,绝大多数严重亏损。
Roach估计亚洲和欧洲之间航运能力过剩30%。国际集装箱航运市场基本上被15家欧洲和亚洲航运企业占据,他们通过联盟的形式,使用超大型集装箱运输船只,集合运力、共享网络以便协同运作。这种超大型船只的投入运作,令今年第一季度国际航运能力比往常增加了50万集装箱,而2014年全年国际集装箱航运总量才为100万。
马士基等大型公司有能力渡过难关,因为他们有大量长期合同,且运价比较小的公司要高。但是如果被迫暂停亚欧航线这种热门线路的运力,闲置的船只将无处使用,因为到处都是过剩的运力。